歷史劇
歷史劇串燒 -- 從影視觀歷史
- 一、影視劇多為演義或戲劇化創作,通過影視劇作為興趣窗口以休閒的狀態窺視歷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要研究史實,還請參閱歷史文獻。
- 二、部分會給出影視劇中與史料不符的相關文章,但這並不等於這部作品是壞的,請明晰何謂演義、戲劇化改編創作與史實的差異,批註錯誤不等於批判作品,請自行分析。
- 三、「一句話簡介」僅代表我個人立場且諸如《羋月傳》、《大秦賦》一類作品不予收錄;《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不屬於歷史題材,《
商君傳大秦帝國之裂變》、《和珅傳乾隆王朝 》歸於歷史題材中。具體標準純主觀判斷。
時間圖表
一圖讀懂朝代變遷及關鍵時間點(圖源網絡,本來想自己造個,沒有趁手工具和技術,就不折騰了)
影視推薦
!劇透警告!(但歷史有什麼好怕被透的?)
時代 | 子時代 | 作品名稱 (若以人物為重要會標註《人物傳記》) |
一句話簡介 |
---|---|---|---|
通用:中國通史 記錄片 | |||
先秦 | |||
東周/春秋 | 東周列國志·春秋篇 | 如字面意思,基於「東周列國志」(本質是演義小說)改編的 單集或者多集為一個單元講述了一個故事,相互之間沒有硬關聯(按照時間推進的) 內容十分出色!演員十分敬業,齊桓公死去的畫面,演員臉上的蟲子是真的! | |
東周/戰國 | 東周列國志·戰國篇 | ||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人物傳記) | 孫臏和龐涓圍繞孫子兵法 | ||
東周/戰國末年 | 大秦帝國之裂變 | 《大秦賦》不建議觀看 令我觸動最大的還是第二部縱橫中張儀被迫還鄉那段,我冷血成性,然而最見不得平民天才被迫接受平庸與有志之士被曲解和受到不公待遇。詳見:知乎想法 商鞅雖然也是不得善終,但戲劇化的改編使其更偏向《商鞅傳》或者表面傷殘實則無味的偶像劇,激不起太多情緒 | |
大秦帝國之縱橫 | |||
大秦帝國之崛起 | |||
兩漢 | 秦末漢初 | 楚漢 | 秦末--楚漢爭霸--漢朝初期 |
漢初 | 大風歌 | 西漢初建,誅殺異姓王和功臣做引子,接呂后弄權,呂后死後陳平等人用計平諸呂之亂迎漢文帝劉恆繼位直至文帝去世的故事 | |
漢武帝時期 | 漢武大帝 | 漢景帝開始,平七王之亂,以及立太子風波,之後劉徹上任,因政論不同前期與其祖母竇太后的權力爭奪(不算爭,是太后不放心不輕易放權),創辦羽林軍勵精圖治,遇到衛青董仲舒主父偃等名臣,和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 竇太后駕崩後,王太后獠牙初漏,在朝中安排自己的親信(王太后和田fen不同性是因為同母異父,他們家族流行二次婚姻),隨着田蚡搞死竇嬰和灌夫自己也病倒後,劉徹收攏了權力安排了自己的心腹置於要職算是正式沒有了拘束 之後開始征討匈奴,平淮南王預謀反叛,以及劉徹晚年昏庸信巫術,一些奸臣藉此爭奪太子位,搞出了巫蠱之亂,太后女兒衛青長子都被處死,後來無中生有逼迫劉據造反,劉據亡 之後劉徹幡然醒悟處死了奸相,死前賜死了鈎弋夫人,立鈎弋夫人之子為太子,霍光為託孤重臣之首,至此結束 總的來說,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礎,漢武帝以用完+透支的代價平定了匈奴,再讓昭宣中興補破損,然後過了沒幾代,被王莽篡漢了…… 漢武帝在位之時還把鹽鐵之類的收歸與國有,算是一個重大改革,同時也急劇滋生了官商勾結的亂象 從全局上看,抗擊了匈奴免受其擾,是有利的。正如秦長城 但是如果作為一個屁民,還是生活在和平年代好得多,生活在邊境的屁民另說 | |
魏晉南北朝 | 三國 | 三國演義 | 老三國、新三國都可看 |
隋唐 | 唐初 | 貞觀之治 | 偏向紀實一點,主要是講述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洛陽虎牢關之戰左右至李世民去世 主要情節:洛陽虎牢關之戰、玄武門之變、魏徵安撫河北及諫言李世民、削王事宜(含反叛)、並省官員、玄奘取經、馬周等等 這種色調比較暗的有一個缺點就是對臉盲十分不友好,在我眼中,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長得一模一樣,也就勉強能分辨出長孫無忌的聲音比較受,房玄齡臉大,杜如晦後面看不見了。以及女角,一樣的髮型服飾和妝容,根本分辨不出來。只是通過劇情分辨角色而已,到結束了才能勉強認出來人,但是總不能再看一遍 劇情線主要是玄武門之變及當時的功臣,以及太上皇線,和太子線(傻的怪好笑的)、魏徵線(吃菠菜的環節笑死了)、 事件有處置反叛、蘭亭集序,晉王與武媚娘等等 |
貞觀長歌 | 比較有戲劇性,主要講述是玄武門之變後(不含玄武門之變情節)至李治上位 看點主要是與草原頡利可汗的爭戰、太子之位的相爭、並省官員、澤州冤案(戲編)等,唯一的缺點是戲編較多,以及安插了幾個嚴重毀劇情的情節與人物(譬如安康公主與慕一寬的戀情,疑似為帶資進組,此人一出現,秒變言情劇,真的是服了) 劇情線主要是太子位相爭(岑文本與長孫一脈的暗鬥),相比貞觀之治突出了政治鬥爭、強化了個人(譬如岑文本)的權謀,觀賞性較高 | ||
遼宋元 | |||
明 | 明初 | 朱元璋 | 開局一個碗,朱元璋的漫漫建國路 |
洪武大案 | 朱元璋的漫漫反腐倡廉及回馬槍之路 | ||
景泰年間 | 大明王朝1499 | 又名《大明王朝驚變錄》,從土木之變到奪門之變,明英宗被俘到復辟,景泰帝和于謙的故事。不過這劇也有疑似帶資進組的女角,謹慎。 | |
嘉靖年間 | 大明王朝1566 | 經典中的經典,戲劇化改編將權謀之術、政治的暗濤洶湧生動的體現了出來,值得一看 | |
萬曆年間 | 萬曆首輔張居正(人物傳記) | 這部劇怎麼說,從觀眾的角度上看,有幾個情節實在是憋屈,一是疑似帶資進組的無意義女角,相關的一些情節都莫名其妙的;一個是奪情決策的幾個任人使喚的炮灰。
前者沒啥好說的,後者的話當然可以理解,是我我也覺得是不願意放權,偌大的大明朝,不至於就一個張居正說話管話。如果能加一些解釋的情節就再好不過了,劇情再大的漏洞都能找補,但演繹出來帶給人的觀感不能靠觀眾兜低呀。也就那個狀元最後表現出了行為的合理性,另外兩個言之鑿鑿的張居正的門生表現的大義凌然,但心甘情願被當工具人,完事該出面時又沒影。有自己算盤的壞(哪怕是給個鏡頭表現出來他們是明知故作)沒啥,就怕這種稀里糊塗的蠢「蠢」,很影響觀感。 | |
清 | 清初 | 努爾哈赤 | 開具13個盔甲。 |
鼎盛 | 康熙王朝 | 一些史料錯誤可以見:知乎 | |
雍正王朝 | 干最多的活,得最差的評價(其實不差)。就清代封建帝王來說,雍正承上啟下,把康熙朝的虧空補上了,還留給乾隆「霍霍」的資本。 | ||
乾隆王朝 | 「《和珅傳》」,和珅的存在感各方面都比乾隆高,不過以朝代為題,也無傷大雅。 | ||
夢斷紫荊城(人物傳記) | 貨真價實的《和珅傳》,圍繞幾個事件展開,和珅的發家之路,除了朱硅沒啥喜劇情節。 | ||
衰退 | 嘉慶皇帝 | 一樣有女角干預朝政的情節,不過後期比較少。乾隆末期到嘉慶上位,吏治癒加腐敗,到處死廣興,嘉慶鬱鬱而終結束。 | |
清末 | 走向共和 | 清朝末年到張勳復辟 走向共和中的史實錯誤:貼吧、知乎 | |
末代皇帝(1988) | 圍繞溥儀的一些事件,登基、退位但在皇宮住着、被趕出皇宮在天津的生活、到東北當偽滿皇帝、日本戰敗後被拘在蘇聯收容所、在新中國的監獄接受改造的故事。 | ||
民國-建國 | 民國初期 | 覺醒年代 | 民國初期的漫漫探索之路至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
中流擊水 | 覺醒年代主要刻畫陳李及共產黨建立的辛苦歷程,中流擊水則偏向於主席及後期陳獨秀與黨組織其他成員的矛盾 | ||
建國以來 | 建國初期 | 老農民 | 整體不錯,但爛尾警告 |
歷史中常見知識點
眾所周知我是初中不及格文化的,以下是當作我個人學習筆記運行的,投稿、糾錯、疑問 聯繫我。
Q:為什麼分為 西x、東x;南x、北x?
- 主要是看首都位置,比如周武王至周幽王時期京都在鎬京,周平王至周王朝結束京都在洛邑,兩者相對鎬京在西可謂西周,洛邑在東可謂東周
- 西漢東漢,南宋北宋同理
- 至於為什麼大多數朝代都是先西後東,先北後南,是因為地域的關係,一般都是因為規避強敵,而強敵大多都是西北部的戎狄、西涼之類的,所以往往都是西遷東,北遷南。
Q:
Q:
知名人物、軼事摘要
當作學習筆記
- 趙高指鹿為馬
- 崔杼弒君殺史官:齊國國君齊莊公被權臣崔杼殺死,之後史官太史伯記錄「崔杼弒其君」,於是也被崔杼殺死,太史伯的二弟太史仲、太史伯的三弟太史叔都因為直書相繼被殺,到了太史伯的四弟太史季依舊直書「崔杼弒其君」,但是他不敢殺了
- 趙盾弒其君:雖說記載的是「趙盾殺了晉靈公」,但實際上是「趙穿」殺的,具體淵源可以參考:其他人的知乎回答
- 趙氏孤兒:趙武,爭議有點大,不過常規影視劇中都是按照比較煽情、戲劇性的那一版本來的,觀賞度高
- 鑿壁偷光:故事本身沒啥,不過故事主角——匡衡是貪官
作品記錄
當作筆記記錄的
東周列國志·春秋篇(部分)
01:周幽王的昏聵導致了戎狄入侵而無諸侯信任從而被殺(烽火戲諸侯),周平王上位遷都洛邑(洛陽),至此西周結束,東周開始,周王朝也名存實亡,春秋時代自此開始
02:鄭武公護駕東遷有功,得到了大片賞地,但是鄭國內因妻子武姜偏愛小兒子段(長子寤生出生時先出腳後出頭屬於難產)導致本無野心和能力的段一步步走向了反叛,而出於孝道鄭莊公一直在隱忍,先後割讓京都(比鄭國國都還大,原本索要的是虎牢關未許)兵車,後來設計讓武姜傳遞了錯誤的消息給段,引蛇出洞消滅了段。以及最後在「黃泉」之上與母重歸「初」好
03:遷徙至洛邑後,周平王竟然跟鄭國互換太子做人質,儘管初衷是表達信任加緊聯繫防止輕舉妄動等等,但依舊是很令人震驚的做法,因為正如「孝」是各朝天子都不敢違背的一般,越往前人們越是對這種精神符號以及言語承諾格外重視,比如周王朝的分封制度百分百是削弱中央權力,但是當時戎狄入侵之類的事發生的話點燃烽火,各諸侯國都要派兵集合,共同抵禦外敵,對內各諸侯也都是言聽計從,各諸侯國自治,也省了中央很多事,一片其樂融融的樣子
一切都是因為「周天子」這個符號,這個符號就像 神 佛 一般,是不可動搖的,只要周天子不作死,就能傳遞下去,
夏商周夏桀商紂周幽王這些亡國之君都是因為自身太過暴虐,玷污了天子這個精神符號的神聖性,逼迫人們不得不反
哪怕是什麼都不干,只要沒有外敵入侵,就能一直保山河無恙,至少不換姓(前提是正常繼位)
因為同 天子 孝 一樣,謀反也是一種超級高的帽子,不過這頂帽子誰戴誰臭,名不正言不順也很難得到支持
因此,周平王這個做法就表現周天子作為天子沒有基本的底氣,是畏懼的表現,好似小小鄭國就能同周王朝平起平坐一般,之後周平王卒,在鄭國的天子也卒,周桓王上線,其一心想擺脫鄭國的功勞要廢鄭莊公,最後結果就是鄭莊公對線周天子(周桓王)軍,對線中周桓王肩膀被鄭國將領祝聃射中了肩膀,周王朝信用就算破產了
諸侯王各自玩各自的, 誰也不先當出頭鳥去揭開周王朝的遮羞布,因為那樣就是謀反,會被其他諸侯和而誅之
西周到戰國,他們的關係從 等級森嚴的軍隊上下級 到 父與子 到父與叛逆的子 再到垂垂老矣的父與精神充沛的子
05:齊襄公荒淫無度,上演骨科大戲(同父異母),設計害死妹妹丈夫魯桓公,還殺死了替罪羊公子彭生。同時對外用兵轉移矛盾,幫助衛國出兵,之後出現了及瓜而代的故事,到期齊襄公並沒有派人輪換,由於那裡條件艱苦,公孫無知聯合連稱、管至父弒殺了齊襄公(本來被孟陽救了一命,誰知道他沒藏好被發現了),自己上位
06:管鮑之交的故事
07:齊國與魯國對陣,齊國三戰三捷,然而魯國半路衝出一個曹劌,對峙齊國,並將其擊潰 ,也就是經典的 一鼓(鼓聲)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故事
08:齊國走向了巔峰,齊桓公與管仲等都垂垂老矣,無法突破,可預見的要衰退了,最後開方、易牙、豎刁等佞臣把齊桓公囚禁了起來不許任何人靠近,等 齊桓公死,然而三人支持的後繼者不同,造成了停屍不顧,束甲相攻的亂象(臉上的蟲子在動啊)
09:宋襄公因為扶持了新齊國國君上任,有些膨脹 ,想立馬接手中原霸主的位置於是準備了孟地會盟,結果反被楚軍挾持,差點丟了性命,後來為了報仇,征伐楚國盟友鄭國去了,結果楚軍前去救援,兩軍在泓水之濱對峙,在楚軍渡河時更是高舉仁義大旗,沒有在楚軍在河中央時進攻
待看列表
還沒看的,沒有篩選,僅作參考
秦始皇、漢劉邦、漢武帝、隋唐演義(96版)、開創盛世、唐明皇、趙匡胤、成吉思汗、孝莊秘史、太平天國、船政風雲、北洋水師、末代皇帝、武昌首義、長征、滿清十三皇朝、江山風雨情
孔子、司馬遷、王昭君、漢宮飛燕、光武大地、蔡倫、諸葛亮、胡笳漢月、武則天(95版)、大唐詩聖、包公、賀蘭雪、蘇東坡、江山風雨情、柳如是(電影)、大明劫
西風烈、大明天下(天下之喋血紫禁城)、明宮謎案、大明風華、鄭和下西洋、傳奇皇帝朱元璋
朝代簡要分類
不嚴謹數據僅作參考
- (堯、舜)
- 夏(禹)
- 商
- 周(西)、(東)春秋、戰國
- 秦、(西楚)
- 漢(西、新朝、東)、三國(魏&蜀&吳)
- 晉(西)、【五胡亂華】、晉(東晉/十六國)、南(宋/齊/梁/陳)北(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朝
- 隋
- 唐【武周】
- 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南吳/南唐/吳越/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閩國/北漢)
- 遼/宋(遼朝/北宋)、(金朝/南宋)
- 元
- 明
- 清
- 民國
- 現在